简介 坏消息,接下来的两个月,上至大学生,下到刚会走,都可能成为你排位匹配到的队友。但也有好消息,由于我们有史上最严的游戏防沉迷体系。哪怕是学生放肆撒野的寒暑假,每周也只有周五六日加起来共3小时的网游时刻。别以为可以尝试用老爸老妈的身份证偷天换日,遇到某

坏消息,接下来的两个月,上至大学生,下到刚会走,都可能成为你排位匹配到的队友。
但也有好消息,由于我们有史上最严的游戏防沉迷体系。
哪怕是学生放肆撒野的寒暑假,每周也只有周五六日加起来共3小时的网游时刻。
别以为可以尝试用老爸老妈的身份证偷天换日,遇到某些厂商的人脸识别,那叫一个酸爽。
小朋友,你也不希望偷身份证的事被父母知道吧?
而防沉迷体系越是对孩子严防死守,爸爸妈妈就越是高兴。
毕竟在这个连大人都抵挡不住屏幕诱惑的时代,能把管教孩子的责任甩给别人简直不要太爽。
虽然这位美国网友满脑子的宏大叙事,但我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脸上写着“羡慕坏了”四个字。
孩子过分沉迷娱乐活动,对全全球的父母都是棘手的话题。
偏偏全球上绝大部分地区,对未成年的网络监管几乎没有,根本不想替父母承担教育责任。
也就只有国内官方这样的大家长式思考,才会做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务。
即便是逢中必反的魔怔人,只要他体会过哄孩子的苦,面对国内的防沉迷体系也得竖起一个大拇指。
防沉迷体系就像一座围城,城外的人想进去,城里的人想出来。
但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,最熟悉的一条就是要辩证地看待事物。
如今的青年群体,既是从社会视电子游戏如洪水猛兽的年代走过来的,也在见证当下未成年人对游戏的狂热沉迷。
不管何者年代,只要是跟进修无关的物品,在家长和社会眼里就带着天生的原罪。
不得不承认,电子游戏对大人的杀伤力都不低,尚未养成自制力的孩子确实更容易沉迷其中。
这也是过去数十年间,家长们对游戏喊打喊杀的主因。
可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,只要缺乏引导和节制,任何事务都有成瘾的可能性,类似的学术论文一抓一大把。
游戏只是很普遍的娱乐手段之一,没有游戏,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也会寻找下一个娱乐方式。
因此在防沉迷体系实行后,出现了大量玩不到游戏的未成年人转向短视频的奇景。
归根结底,无非是家庭教育缺失,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性,孩子才会沉溺在消遣娱乐,乃至影响正常生活。
我们人类最伟大,最永久且最普遍的“艺术”,就是甩锅。
孩子沉迷娱乐这口锅,从游戏公司,到学校老师,再到孩子本身,都被家长扣了个遍。
日常生活跟职业的繁忙,让许多人回到家只想躺床上啥也不干,更别说有些人承受的还是996福报。
试问有几许人能在这样的情况下,还有充足的时刻去了解和引导孩子?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cchjx.com/nyxkj/1727.html